返回介绍

译者序

发布于 2025-04-22 21:54:03 字数 1741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让我们把时间调回到 2003 年 6 月。那一年,承载着“传统 J2EE 寒冬之后的崭新起点”美好愿景的 Spring 项目开始立项,并以 1.0 版本进行推进。时光荏苒,从 Spring Framework 1.0 发展到现在的 Spring Framework 5.0,Spring 早已从当初 Java 企业级开发领域的挑战者、颠覆者,变成了标准的制定者,成为 Java 企业级开发事实上的标准开发框架。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Spring 家族现在已枝繁叶茂,涵盖 J2EE 开发、依赖维护、安全、批处理、统一数据库访问、大数据、消息处理、移动开发以及微服务等众多领域。在 Spring 家族的诸多项目里面,最耀眼的项目莫过于 Spring Framework、Spring Boot 和 Spring Cloud。Spring Framework 就像是 Spring 家族的树根,是 Spring 得以在 Java 开发领域屹立不倒的根本原因,它的目标就是帮助开发人员开发出好的系统;Spring Boot 就像是树干,它的目标是简化新 Spring 应用的初始搭建以及开发过程,致力于在蓬勃发展的快速应用开发领域成为领导者;Spring Cloud 就如同是 Spring 这棵参天大树在微服务开发领域所结出的硕果。

在近几年,微服务这一概念十分火热,因为它确实能解决传统的单体架构应用所带来的顽疾(如代码维护难、部署不灵活、稳定性不高、无法快速扩展),以至于涌现出了一批帮助实现微服务的工具。在它们之中,Spring Cloud 无疑是最令人瞩目的,不仅是因为 Spring 在 Java 开发中的重要地位,更是因为它提供一整套微服务实施方案,包括服务发现、分布式配置、客户端负载均衡、服务容错保护、API 网关、安全、事件驱动、分布式服务跟踪等工具。

本书对微服务的概念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介绍了微服务开发过程中遇到的典型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核心模式,并介绍了在实战中如何选择特定 Spring Cloud 子项目解决这些问题。本书非常好地把握了理论和实践的平衡,正如本书作者所言,本书是“架构和工程学科之间良好的桥梁与中间地带”。相信读者阅读完本书之后,会掌握微服务的概念,明白如何在生产环境中实施微服务架构,学会在生产中运用 Spring Cloud 等工具,并将项目自动部署到云环境中。

我第一次接触 Spring Cloud,是由于我所负责的一个项目需要从典型的单体应用架构重构成微服务架构,而当时部门主管选定的技术方案就是 Spring Cloud。从那时起,我才真正开始深入了解 Spring Cloud。当时,Spring Cloud 算是比较新的技术,国内有关 Spring Cloud 和微服务方面的优秀技术书籍凤毛麟角,我只能选择参阅 Spring 的官方文档以及国外的一些技术博客。当时 Manning 出版社尚未出版的 Spring Microservices in Action 走入了我的视野。通读完这本书的早期预览版之后,我认为它是目前市面上将微服务和 Spring Cloud 结合介绍得最好的技术书籍,于是我便毛遂自荐,向人民邮电出版社的杨海玲编辑表达了希望成为这本书的中文译者的意愿。不久之后,她回复了我,请我担任这本书的译者,我欣然答应,从此开启了披星戴月的翻译日子。

虽然翻译本书花费了我大量的业余时间,但我也在这个过程中学到了许多。感谢杨海玲编辑和张卫滨老师在翻译过程中对我的指导与指正。同时,我想要感谢我的爱人在这个过程中对我的支持与奉献,还要感谢我那即将出生的孩子,你们是我坚持的动力来源。

限于时间和精力,也囿于我本人的知识积累,在翻译过程中难免犯错。如果读者发现本书翻译中存在哪些不足或纰漏之处,欢迎提出宝贵意见。读者可以通过 memphychan@gmail.com 联系我。希望本书能够对您有用!

陈文辉

2018 年 4 月于东莞

发布评论

需要 登录 才能够评论, 你可以免费 注册 一个本站的账号。
列表为空,暂无数据
    我们使用 Cookies 和其他技术来定制您的体验包括您的登录状态等。通过阅读我们的 隐私政策 了解更多相关信息。 单击 接受 或继续使用网站,即表示您同意使用 Cookies 和您的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