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介绍

最佳实践 99:自动化管理技术

发布于 2025-04-20 17:44:53 字数 2627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平台架构与设计原则

提高运维效率的第一步是构建一套服务器操作管理平台。图 20-3 所示为目前我们使用到的服务器批量自动化管理操作平台架构图。

在设计自动化管理平台时,有以下的规范推荐给读者。

- 操作平台基于 B-S 架构(浏览器-服务器端)。基于 B-S 架构时,对于运维工程师来讲,不需要安装额外的软件,有个能上网的 PC 即可,甚至基于移动互联网也可以进行服务器维护,提高灵活性。

图 20-3 服务器批量自动化管理操作平台架构图

- 确保 CMDB(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Database,配置管理数据库)数据完备性、准确性。CMDB 记录了主机的角色信息(如所运行的游戏、分区分组、程序运行目录等)、主机 IP 信息(内外网 IP、带外管理 IP 地址等)、主机操作系统信息及与相关网络设备互联信息等。保障该数据完备性、准确性的方法是:首先需要结合服务器上架、下架、机房迁移等同时进行更新,同时使用程序加人工的方式进行定期检查核实。

- 集中化管理平台使用通用安全协议管理各种异构的操作系统服务器。SSH 是 Secure Shell 的缩写,由 IETF 的网络工作小组(Network Working Group)所制定;SSH 是建立在应用层和传输层基础上的安全协议。SSH 是目前较可靠,专为远程登录会话和其他网络服务提供安全性的协议。采用 SSH 管理游戏服务器,相对于自有的协议实现来说,更加成熟开放、安全性得到过充分验证、开发成本更低。在 Linux、FreeBSD、Solaris 等操作系统上,都可以直接部署 OpenSSH 的服务器端;在 Windows 操作系统上,可以使用 Cygwin 环境部署 OpenSSH 的服务器端。同时,对于不同的操作系统,根据用户的操作习惯不同,可以另外建立 RDP 协议(远程桌面)通道和 VNC 协议通道以方便用户执行图形化程序。

- 集成带外管理。传统的服务器管理方式采用带内管理,也就是通过操作系统提供的网络通道进行管理。随着对运维效率的要求增加和减少机房职守人员的方面考虑,带外管理越来越受到重视。关于批量带外管理的技术细节,可以参考本书“第 18 章利用 Perl 编程实施高效运维”中的“最佳实践 89:批量管理带外配置”内容。

- 并发处理。在大量服务器上执行本地无关联的操作时,需要并发执行,以提高程序执行效率、缩短用户等待时间。

- 超时及重试机制。在执行耗时较大的任务或者处理异常时,需要使用合理的超时机制通知用户;同时,增加重试机制,保障任务执行成功率。

- 平台的安全机制。通过遵循“第 11 章实施 Linux 系统安全策略与入侵检测”的最佳实践,可以最大限度地保障操作平台的安全。操作平台的管理人员,是安全机制最终的执行者。确保这些最佳实践的执行,需要对这些管理员进行安全意识的培训及定期的安全策略扫描。

平台功能划分

自动化管理按照功能,可以划分为以下分类。

- 系统查看类,如图 20-4 所示。

- 网络查看类,如图 20-5 所示。

图 20-4 系统查看类操作图

图 20-5 网络查看类操作图

- 网络查看类,如图 20-6 所示。

图 20-6 安全查看类操作图

- 系统设置类,如图 20-7 所示。

图 20-7 系统设置类操作图

图 20-7 (续)

- 安全设置类,如图 20-8 所示。

图 20-8 安全设置类操作图

- 项目专用类,如图 20-9 所示。

- 其他操作类,如图 20-10 所示。

图 20-9 项目专用类操作图

图 20-10 其他操作类操作图

发布评论

需要 登录 才能够评论, 你可以免费 注册 一个本站的账号。
列表为空,暂无数据
    我们使用 Cookies 和其他技术来定制您的体验包括您的登录状态等。通过阅读我们的 隐私政策 了解更多相关信息。 单击 接受 或继续使用网站,即表示您同意使用 Cookies 和您的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