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 第一部分 核心实现
- 第 1 章 Spring 整体架构和环境搭建
- 第 2 章 容器的基本实现
- 第 3 章 默认标签的解析
- 第 4 章 自定义标签的解析
- 第 5 章 bean 的加载
- 第 6 章 容器的功能扩展
- 第 7 章 AOP
- 第二部分 企业应用
- 第 8 章 数据库连接 JDBC
- 第 9 章 整合 MyBatis
- 第 10 章 事务
- 第 11 章 SpringMVC
- 第 12 章 远程服务
- 第 13 章 Spring 消息
第 4 章 自定义标签的解析
在之前的章节中,我们提到了在 Spring 中存在默认标签与自定义标签两种,而在上一章节中我们分析了 Spring 中对默认标签的解析过程,相信大家一定已经有所感悟。那么,现在将开始新的里程,分析 Spring 中自定义标签的加载过程。同样,我们还是先再次回顾一下,当完成从配置文件到 Document 的转换并提取对应的 root 后,将开始了所有元素的解析,而在这一过程中便开始了默认标签与自定义标签两种格式的区分,函数如下:
protected void parseBeanDefinitions(Element root, BeanDefinitionParserDelegate delegate) {
if (delegate.isDefaultNamespace(root)) {
NodeList nl = root.getChildNodes();
for (int i = 0; i < nl.getLength(); i++) {
Node node = nl.item(i);
if (node instanceof Element) {
Element ele = (Element) node;
if (delegate.isDefaultNamespace(ele)) {
parseDefaultElement(ele, delegate);
}
else {
delegate.parseCustomElement(ele);
}
}
}
}
else {
delegate.parseCustomElement(root);
}
}
在本章中,所有的功能都是围绕其中的一句代码 delegate.parseCustomElement(root) 开展的。从上面的函数我们可以看出,当 Spring 拿到一个元素时首先要做的是根据命名空间进行解析,如果是默认的命名空间,则使用 parseDefaultElement 方法进行元素解析,否则使用 parseCustom Element 方法进行解析。在分析自定义标签的解析过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自定义标签的使用过程。
绑定邮箱获取回复消息
由于您还没有绑定你的真实邮箱,如果其他用户或者作者回复了您的评论,将不能在第一时间通知您!
发布评论